您好,欢迎来到珍药材!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当前位置: 珍药材 > 药材资讯 > 药材头条 > 正文

中药材造假之痛让人扼腕 重症还需猛药医

2018-08-14 16:48 来源:山东卫生新闻网

 

     近日,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涉嫌购进使用假药橘红被处罚一事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据了解,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8年5月青岛市食品药品行政处罚信息公开”显示,因涉案产品已经销售完毕,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没收城阳区人民医院违法所得167.50元,罚款525元,合计罚没款692.5元。

 

    信息发布后,网友义愤填膺,纷纷评论:“是不是罚得太轻了”、“违法成本太低!”、“抓住就往死里罚,看谁还敢卖假药!”........时值假疫苗案爆发,网友们对于假药深恶痛绝,纷纷喝骂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网友们在关注罚款金额的同时,忽略了市场中存在的另一个不容忽视、更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中药材造假。

 

    中药材造假之痛让人扼腕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数千年来一直为我们各民族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然而现今社会中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私利,顶风作案,在非法利益的驱动下,对中药材进行染色掺假销售,这不仅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同时对患者生命健康,都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据相关媒体报道,关于中药材饮片不合格的通告这些年来从未停止,且通告频率之高,通告批次之多,令人感到惊讶。单以2017年为例,每月都有通告,多数月份里会发两则。每月通告的不合格药品均有几十个批次。粗略统计,2017年全年关于中药材饮片不合格的通告有22则,共计超过700批次。通告问题包括中药材及饮片染色、增重、掺假等。

 

    从上面的数据里,可以看到目前中药材造假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虽然国家已经出台多项严苛的监管政策措施,但仍然屡禁不绝。随着近年来中药材价格不断上涨,造假带来的高额利润,让很多不法分子顶风作案,给中药行业良性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同时使中药行业的信誉受到冲击。

 

    重症还需猛药医

 

    面对中药材市场快速发展的形势,我们应该欣喜大众们对中医药认同感越来越高,但中药材造假的严峻形势,却不容乐观!

 

    响鼓还需重锤,重症还需下猛药。针对中药材掺假使杂的问题,各地药监部门不仅要保持高压态势,而且还要提高对造假案件的处罚力度,发现一起严惩一起,敲山震虎,让造假人员敬畏于严格的监管、严厉的法律制裁。

 

    由于从原料药、到中药材、再到饮片厂、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环节众多给造假者留下了很多生成空间,由此加大各环节的抽检力度,重点整治相关生产、流通环节,可以将药企制假售假的几率降到最低;药监部门应对冠名贴牌企业加强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实行“一票否决”,立刻终止其冠名贴牌行为,并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

 

    同时,因为中药材鉴别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单靠肉眼很难辨别真假,因此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也是造成监管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吸收更多专业鉴别人员到药品监管部门也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