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珍药材!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当前位置: 珍药材 > 药材资讯 > 其他资讯 > 正文

分析解读 | 海南益智产区调研日志

2021-04-16 10:34 来源:珍药材

4月12日-14日,根据产地考察计划,团队开始对海南的益智产地开始调研。4月12日考察了万宁的礼纪、长丰、兴隆,4月13日考察了保亭的保城、什玲,五指山的南圣通什、毛道,琼中的红毛、营根,4月14日考察了儋州以及白沙。

4月12日:万宁—礼纪→长丰→兴隆

南益智主产于万宁,乐东,陵水,五指山,保亭一带,这些地方共性都是处于黎母山脉或五指山脉东南部,与我们前两天去的胡椒产地海南东北部,比如定安,琼海,文昌,海口,地形上有很大的差异性。

海南的东北部,属于平原地带,东南海洋季风会从东面吹来,一路北上,因此气候相对温和,胡椒所受到的寒潮是西伯利亚的寒流南下,西伯利亚的寒流登陆地区属于海拔低位的,比如海口,文昌,琼海,儋州,这些地方会受到寒流影响较大。

而黎母山脉和五指山山脉两大山脉阻挡,会使陵水乐东五指山等地,受寒流影响相对较小,大家可以通过卫星地图看出来,正是因为山脉的影响,海南东线多雨,中线相对均衡,西线相对干旱。

乐东属于西南部,温度相对较适宜,但会少雨;琼海,万宁一带雨水则比较充裕,温度上也会由:保亭→陵水→乐东→五指山→万宁→琼中→白沙→琼海→文昌,逐步向北比如海口地区由南至北逐渐降低。基于对全岛地理上的认知上,我们对于整体海南各区域分布的农作物更好去评判。

今天走访万宁的礼纪,长丰,兴隆,益智的生长情况较好,据当地的种植户介绍,与去年的产能类似,没有太大的变化,也没有减产的迹象,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陵水,保亭,五指山这一带,也不会有太大的减产利空影响。而乐东偏西有可能因为缺水,儋州有可能因为低温,造成一定的影响,琼中与白沙属于山脉交界,属于本次重点关注的地区。

 

4月13日:保亭→五指山→琼中

今天分别对保亭的保城,什玲,五指山的南圣通什,毛道,琼中的红毛,营根这几个产区进行了解。
一、产能方面
就所看到以及与当地种植户和收购商处所了解到的情况,在产能方面,保亭与五指山地区生长相对去年较为稳定,琼中地区由于土壤的多样性,部分地区属于砖红土壤,部分地区属于赤红土壤,土壤的肥力不同,也就造成了一部分的产区产能有所下降,一部分产区保持正常。(这也是要非常感谢当地收购商在描述产能差异时提供的思路)
我们再查询海南全岛土壤分布图时,注意到了保亭地区,尤其以什玲的土壤锌含量较高,也是保亭之最,锌对农作物的影响就是助于光合作用,提高籽粒重量,正是由于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差异,保亭以该地区为代表生长的较佳,同时也就造成了益智多个产区,货品的差异,大家如果对这方面有兴趣继续钻研的,可以根据海南土壤类型的分布图,再结合产地产能,可能会有更深的认知。(这是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式,同样我们也是在不断的分析,会有什么样的因素造成产能变化,来导致行情的波动)
二、农本价方面
在产能相对稳定的地区,上山采摘人工约200元/天,每人日平均采摘200/斤生果。而产能较低地区,人工费不会改变,日平均采果量会下降,那么采摘成本就要增加。
采摘成本我们暂且估计为1元/斤,0.2元/斤的运输成本,由于农户采摘下来是整串,需要打掉枝干,工费0.1元/斤,打掉枝干的损耗,约1/10的枝干率,也算上0.1元/斤,加工晾晒0.3元/斤,不算任何中间环节,1.7元/斤,仅仅工费,小贩0.1元/斤左右利润,当地收购客商0.1元/斤左右利润,仅人工费用就计算到2元/斤。
以1:5去计算干鲜率,当然成数好的时候1:4.5也能晒出,但要考虑到前期成数较低和分级价格的差异,统一按1:5去计算,不去算苗木以及四年的种植管理成本,用2×5就是10元/斤,20元/公斤。
益智亩产干货约30-35公斤左右,新苗种植约四年开始结果,第五年进入盛产期,可连续采摘十多年。那么大家认为农户按现在的价格,除去人工的话,每亩的经济价值给自己所带来的多少才是合适?
人工成本价8~9元,现在按市场价格对应的亩产经济效益,如果包给别人做工,农户自己才能收益300元左右,这可是一亩地呀,666.6平方!所以农户必须要自己勤劳的下地耕种采摘,才会有较好的收益。
三、其它影响
今年槟榔的价格保持较高位置,能用相对较为轻松的劳力获取更多的利润,那么农户是否还会选择全部采摘呢?如果今年价格继续保持低位,不能完全采摘,就会影响到明年的产能,造成人为性的产能下降,而不是气候性,这一点如果是对于专注于产能方面分析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4月14日:儋州→白沙

根据产地考察计划,今天团队分别前往了儋州以及白沙。

据了解儋州以及白沙的益智多是在2015年后,益智行情当年较好的时候,相关部门以精准扶贫送苗木的名义,由村民签字领取所得。

根据近两天所了解的情况,海南益智总产量往年大约1700吨左右,白沙地区的产能接近四分之一,保亭与琼中地区较多,万宁乐东及儋州相对较少,这是对于往年的产能了解到情况做一个总结。

当地相关部门送苗木扶贫的目的,是为了让农户可以利用林下的空地获得额外的收益,同时不影响到正常的主要收益来源。但是林下经济在短期的经济效益上也有弊端,就是全局性的统筹规划缺乏。

很多从事香料压货生意的朋友,常开玩笑说的一句话:扶贫的品种几年内都不能做。可我们如果站在相关部门的角度上来看,又何尝不知道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小规模乡镇推广难以形成气候,大规模市县推广,能够形成规模化,但又容易导致同质化,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矛盾的存在。

一方面,只要农户种植了,未来总有一年会给你带来较好的收益,那么就达到了目的。这个可能就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相关的政策部门、商人与农户三者看待的角度不同,对待一个地方产业的发展格局不同,等待时间的周期自然也不同。

在这一路上,我们遇到了很多五六十年代来自两广地区,支援海南国营农场建设的叔伯辈以及子女,也给我们讲了很多,当地种植作物的历史,由垦殖场改为农场,再由农场改为师团,后来又并入了公社。据这些年龄较大的叔伯辈的描述,最多说的一个词就叫做清苦,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也是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这片土地,难以想象,在热带荒蛮的群山中,开垦出百万亩的土地,才有今天林下经济的机会。如今的林下经济益智在未来又会发展成什么样的,质变到量变,怕是很难去讲了。

另一方面,就是讳疾忌医(扁鹊见蔡桓公,病在腠理,病在肌肤,病在肠胃的故事)。当年益智的价格逐步升高的时候,谁敢说它跌,说它跌是在和世界在作对。

同样的道理,农户在当时价格50-60以上,相关部门发放苗木很开心的——有积极性去栽种。如果今天发放苗木,农户会去栽种吗?怕是扔到地边的沟里,还要抱怨“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

可事实是:低价位种植后就是机会,包括在压货的过程中,不也是讳疾忌医吗?市场上是不能允许在上涨看法中有不同意见的存在。

所以无论对于农户,对于我们,保持客观,保持独立,用心分析,清苦在未来就是甘泉!

(本文由张若尘自主投稿,发表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