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调研时作出这一重要指示,再次为中医药工作锚定航向,明确了新发展阶段中医药工作的目标任务。
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医药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兼容并蓄、开放创新,不断吸收和融合各历史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医学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保驾护航。步入当代,现代科学思想和技术手段同样可以为中医所用,丰富中医药的时代内涵,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新活力。
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通过创新驱动,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来阐释中医、发展中医,实现中医药理论、临床和应用的多方面突破。这就需要加快谋划建设国家中医医学中心等支撑平台,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改革完善中医药科研组织、验收和评价体系,同时完善对高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创造鼓励创新、审慎包容的外部环境。
中医药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但也因其作用机理、疗效机制未得到现代科学阐释而饱受诟病,也限制了中医药为国际同行和民众所理解接受。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医药在降低发病率和病亡率上发挥了显著作用,但舆论场上却仍充斥着“中医无用”的杂音,一些西方人士也对中医药的确切疗效视而不见,其症结也在此。对此,需要围绕中医理论、中药创新、中医药疗效评价等重点领域,建强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完善疗效评价方法,选准突破口和重点病种,组织大团队,开展大协作,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拿出高质量证据,阐明和揭示中医药作用原理和疗效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创新的前提是“守正”。要坚定守住中医药学理论的根基,严格遵循中医药发展的自身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套既守住本根又能为最大多数人能理解接受的话语体系,比如近年来中药注册领域构建的“人用经验”等概念话语。决不能剑走偏锋,简单套用现代西医药学的研究和评价方法,让中医药发展走上“不中不西”甚至完全“西化”的歪路。这就要求我们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在医疗服务流程、人才培养评价、医保支付政策、药品审评审批、科研研发立项等方面,建立一套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制度体系,从制度层面确保中医之“正”绵延永续。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因循守旧、排斥创新,只会让中医药淹没在时代大潮,走入固步自封的死胡同。以“守正”促“创新”,以“创新”固“守正”,才能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时代活力,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福祉。
文|本报评论员黄蓓
编辑|徐婧
审核|厉秀昀 吴潇湘
上一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调...
下一篇:
珍药头条 | 如何促进中医药事业高效发展?黄璐琦提了这四点!
九州通医药集团 |
九信中药 |
药品在线采购平台 |
好药师网上药店 |
中药溯源 |
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
关于珍药材 |
合作伙伴 |
经营证书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B2-20150052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鄂)-经营性-2015-0019
Copyright© 2014-2025 ,珍药材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19602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5020006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