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珍药材!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当前位置: 珍药材 > 药材资讯 > 药材头条 > 正文

“我们有责任传承发展创新中医药”——中国中医科学院举办首个“呦呦鹿鸣”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营员们纷纷表示

2021-08-11 15:2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希望大家能用心体会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医药文化和青蒿素精神的内涵,加深交流,度过美好而又充实的一周!”

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宣布中国中医科学院2021年“呦呦鹿鸣”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开营,并向营员代表授旗,来自28所高校的50名学生开始为期一周的学术之旅。

本次夏令营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次举办,拟从全国具有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计划的大学中选拔有志于从事中医药临床及基础研究,且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或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为培养高层次中医药科研和临床人才奠定基础。

营员学科丰富多元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李鲲向营员们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在科研、学术、医疗等方面的成果及未来发展规划,特别是作为中医药行业“国家队”的责任与担当。她表示,“呦呦鹿鸣”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对标“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总体目标和部署,希望通过夏令营系列活动,让营员们感受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学术和文化氛围,为学生搭建一个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平台。

“虽是第一次举办,但报名人数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翟煦老师介绍,本次夏令营共有70所高校21个专业的392名学员报名,经多维指标筛选,来自28所高校的11个专业50名学生入营。

营员的学科背景呈现多元化。除了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中医药大学的学子,还有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参与。其中,中医药相关专业包括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中药资源与开发等,综合性院校学生的专业则涉及汉语言文学、生物技术、制药工程等。

开营仪式结束后,学生们分组参观了中国医史博物馆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史博物馆,深入系统地了解中医药的发展。

“参观医史馆和院史馆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医药发展历程的曲折和辉煌的成就。近代由于西学东渐,中医药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所幸在中医人的努力下,中医药才能继续发展下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医药发挥重要作用,有力地缓解了医疗卫生压力,为夺取最终胜利贡献力量。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医药的高度重视,才有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诞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中医药,中医药也没有辜负中国共产党!”小组成员们在参观感悟中写道。

院士授课直抵人心

“灵芝本草考古的研究结果,证实古人使用灵芝可最早追溯到6800年之前,充分说明中医药是我国优秀的文化资源,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生命源泉。”开营第一课,黄璐琦院士作题为《中医药的使命与担当》的报告。

他总结了中医药的发展简史,提出近代中医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也是中医药人不断反省自我,改良革新,促使中医药向科学化迈进的过程。强调中医药人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好党史,学好中医药发展史;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肩负起民族复兴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时代重任。同时,作为援鄂抗疫第一批国家中医医疗队的领队,黄璐琦用亲身经历讲述了中医药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以及攻坚克难的全过程。

“黄院长讲中医药抗疫事迹的时候,一句‘这是中医药辛苦打下的阵地’让我热泪盈眶,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医药人肩上的使命与担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发展创新中医药。希望有一天能让中医药这一瑰宝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让它在造福人类健康的道路上普照光芒。”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制药专业的赵敏彤说。

仝小林院士以“态靶辨治——中医药战略机遇与传承创新”为题作讲座。来自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曾钰梅表示受益匪浅。“听了仝小林院士讲述的态靶辨治,我感到特别有实际意义,调态与定靶做到了中西医结合,在中医本源中创新,既传承了中医,又发展了中医。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不断继承与创新。我想,我可以站在这一个个巨人们的肩膀上,探寻中西医结合之路。”

学术活动解疑释惑

一周时间里,学校为营员们安排了丰富多元的学术活动,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浩、黄龙祥,屠呦呦研究员学术秘书袁亚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庞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中药鉴定与评价研究室主任詹志来等中医药专家作讲座,并组织营员围绕“中医药如何守正创新”“中西医应当如何结合”等主题展开沙龙讨论。

“希望营员们通过聆听讲座、现场教学及沙龙活动,打开视野、交流学术、碰撞思想,融入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科研学术环境,未来加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马晓北说。

“大家自由交流讨论的氛围非常好,能和这么多中医‘大咖’近距离交流,并与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一起讨论,这个机会特别宝贵。”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仲景学术传承班的王润兮表示,夏令营让她提前感受到了研究生更开放自主、思辨的学术氛围。

“从上午李浩院长讲的中医大有作为,到詹志来老师分享的中药本草学,再到晚上的沙龙讨论,都使我对中医药的守正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与理解。熊兴江老师在急危重症治疗过程中,从《伤寒论》中寻找经典条文与患者对证,便是对中医的守正。无论经方还是土方,找到其独具特色的疑难急危症治法,研究其本质就是对中医药的传承,对中医药的创新。”华中科技大学生物药学专业的杨明磊说。

学校还组织营员们参观屠呦呦研究员工作室以及针灸博物馆,前往前门广誉远中医药体验馆进行现场教学,参观卢沟桥抗日纪念馆。

“屠呦呦先生曾说过,年轻科研工作者要有责任感,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做学术不能浮躁,要懂得坚持,耐得住寂寞,要有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做贡献的勇气和担当。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虽无皓月之明,愿为萤火之光,为中医药事业奉献全部力量。”参观完屠呦呦研究员工作室,学员路舒黎的信念更坚定了。

来自山东大学尼山学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李佳铭志愿报考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她在本科期间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术期刊发表了两篇中医文献相关论文。“这次没有机会进入学校图书馆参观,希望自己以后能进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学习,弥补这个遗憾。”李佳铭表示。

“作为新一代中医人,我们要努力学习,热爱临床,投身科研,希望能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良好氛围中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医药发展献出属于自己的力量。”夏令营结束时,营员们更加坚定了传承发展创新中医药的信心。(王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