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珍药材!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采购
当前位置: 珍药材 > 药材资讯 > 药材头条 > 正文

药材界周报—商务部等24部门:鼓励中药产品开展海外注册;云南:促进以配方颗粒为代表的新型中药饮片高质量发展

2021-10-26 17:15 来源:珍药材

 

01

商务部等24部门:鼓励中药产品开展海外注册

近日,商务部、国家中医药局等24部门印发《“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规划》指出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健康发展。加强传统医学领域的政策法规、人员资质、产品注册、市场准入、质量监管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搭建平台。吸引境外消费者来华接受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培训、文化体验。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贸易”。鼓励中药产品开展海外注册。
 

02

化湿败毒颗粒治疗新冠肺炎系列临床研究成果发表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团队开展的关于化湿败毒颗粒治疗新冠肺炎的系列临床研究成果在FrontiersinMedicine(《药理学前沿》)、Phytomedicine(《植物医学》)和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民族药理学杂志》)等国际期刊发表。

 

该系列研究是黄璐琦带领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在援鄂抗疫期间,与临床救治同步部署开展的科研工作。研究围绕“三药三方”之一的化湿败毒颗粒,系统评价其对新冠肺炎不同病程阶段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性提供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
 

03

云南:促进以配方颗粒为代表的新型中药饮片高质量发展

近日,云南省市监局、药监局印发《云南省“十四五”药品安全规划》,《规划》明确,要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云南省药品、疫苗、以配方颗粒为代表的新型中药饮片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快云南省中药材、中药饮片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地方标准,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制定,引导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以傣药彝药等民族药为重点领域的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项目”等项目实施,不断提升云南民族药品种质量标准评价和研发能力。

 

04

内蒙古: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近日,内蒙古医保局印发《关于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自治区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通知》,明确首批纳入160种符合相应国家药品标准的中药配方颗粒。《通知》提出,对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并同时具有中药饮片和颗粒剂生产范围的中药生产企业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经自治区药监局备案同意,且取得国家医保药品分类与代码后,自治区医保局综合考虑临床需要、基金支付能力和价格等因素,经专家评审后,将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中药饮片品种对应的中药配方颗粒纳入支付范围,参照“乙类药品”管理。
 

05

广西:重点实施中药材壮瑶药材“一县一品”和“一品一产”战略

近日,广西实施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召开,明确将加快中药材壮瑶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高标准中药材壮瑶药材生产基地。会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以中医药壮瑶医药与健康养老相结合的护理院、疗养院。实施南宁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工程。扶持创建一批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药食同源的药材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重点实施中药材壮瑶药材“一县一品”和“一品一产”战略,打造一批高标准中药材壮瑶药材生产基地。加快培育中药材壮瑶药材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06

湖南:打造一批湖湘中医药文化地标并加以推广

近日,湖南省7部门联合印发《湖南省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方案》提出,梳理中医药文化资源,系统梳理湖湘中医药发展源流与脉络,充分利用可移动及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厘清湖湘中医药文化资源现状,推出一批具有湖湘中医药特色和浓厚底蕴的中医药典故和名家故事。深化中医药文化研究,力争有3—5项中医药传统文化和诊疗方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形成10—15个具有湖湘特色的中医药文化研究成果。推广中医药文化标识,打造长沙马王堆、株洲炎帝陵、长沙仲景祠、娄底药王殿、郴州橘井泉、湘西老司城等一批湖湘中医药文化地标并加以推广
 

07

四川:到2025年,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

近日,四川省中医药局等5部门共同制定了《四川省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到2025年,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传承与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进一步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四川中医药文化精髓得到进一步挖掘,川派中医药古籍得到进一步搜集、梳理与研究,建成中医药古籍文献数据库。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进一步多元,在省内命名一批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争创一批全国基地。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新成果显著增多。

 

01

商务部等24部门:鼓励中药产品开展海外注册

近日,商务部、国家中医药局等24部门印发《“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规划》指出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健康发展。加强传统医学领域的政策法规、人员资质、产品注册、市场准入、质量监管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搭建平台。吸引境外消费者来华接受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培训、文化体验。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贸易”。鼓励中药产品开展海外注册。
 

02

化湿败毒颗粒治疗新冠肺炎系列临床研究成果发表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团队开展的关于化湿败毒颗粒治疗新冠肺炎的系列临床研究成果在FrontiersinMedicine(《药理学前沿》)、Phytomedicine(《植物医学》)和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民族药理学杂志》)等国际期刊发表。

 

该系列研究是黄璐琦带领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在援鄂抗疫期间,与临床救治同步部署开展的科研工作。研究围绕“三药三方”之一的化湿败毒颗粒,系统评价其对新冠肺炎不同病程阶段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性提供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
 

03

云南:促进以配方颗粒为代表的新型中药饮片高质量发展

近日,云南省市监局、药监局印发《云南省“十四五”药品安全规划》,《规划》明确,要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云南省药品、疫苗、以配方颗粒为代表的新型中药饮片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快云南省中药材、中药饮片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地方标准,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制定,引导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以傣药彝药等民族药为重点领域的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项目”等项目实施,不断提升云南民族药品种质量标准评价和研发能力。

 

04

内蒙古: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近日,内蒙古医保局印发《关于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自治区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通知》,明确首批纳入160种符合相应国家药品标准的中药配方颗粒。《通知》提出,对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并同时具有中药饮片和颗粒剂生产范围的中药生产企业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经自治区药监局备案同意,且取得国家医保药品分类与代码后,自治区医保局综合考虑临床需要、基金支付能力和价格等因素,经专家评审后,将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中药饮片品种对应的中药配方颗粒纳入支付范围,参照“乙类药品”管理。
 

05

广西:重点实施中药材壮瑶药材“一县一品”和“一品一产”战略

近日,广西实施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召开,明确将加快中药材壮瑶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高标准中药材壮瑶药材生产基地。会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以中医药壮瑶医药与健康养老相结合的护理院、疗养院。实施南宁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工程。扶持创建一批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药食同源的药材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重点实施中药材壮瑶药材“一县一品”和“一品一产”战略,打造一批高标准中药材壮瑶药材生产基地。加快培育中药材壮瑶药材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06

湖南:打造一批湖湘中医药文化地标并加以推广

近日,湖南省7部门联合印发《湖南省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方案》提出,梳理中医药文化资源,系统梳理湖湘中医药发展源流与脉络,充分利用可移动及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厘清湖湘中医药文化资源现状,推出一批具有湖湘中医药特色和浓厚底蕴的中医药典故和名家故事。深化中医药文化研究,力争有3—5项中医药传统文化和诊疗方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形成10—15个具有湖湘特色的中医药文化研究成果。推广中医药文化标识,打造长沙马王堆、株洲炎帝陵、长沙仲景祠、娄底药王殿、郴州橘井泉、湘西老司城等一批湖湘中医药文化地标并加以推广
 

07

四川:到2025年,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

近日,四川省中医药局等5部门共同制定了《四川省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到2025年,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传承与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进一步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四川中医药文化精髓得到进一步挖掘,川派中医药古籍得到进一步搜集、梳理与研究,建成中医药古籍文献数据库。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进一步多元,在省内命名一批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争创一批全国基地。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新成果显著增多。